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
關燈
小
中
大
作為一個歷史學者,趙信對於長弓有興趣,不但看了視頻,也研究過中國歷史上的長弓,在唐代之前,還是有一些單體弓的,不過哪一種單體弓,走的跟英格蘭長弓,是完全不同的科技樹,他更加重視強大的威力,普遍的弓力都大,由大力士來使用,作為戰場破陣,或者精準射擊來使用的。
這樣的使用方式,不能說錯,伴隨著覆合弓和反曲弓的逐步流行,同樣威力前提下,更加方便攜帶的短弓,成為了發展的主流,單體弓,更多的是放在了弩車之上,或者是三床弩上,幾乎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方向。
純粹的蠶絲,或者亞麻絲,在天然的纖維之中,都算是彈力較大的了,跟真正的動物筋比起來,差得還是巨大的,這也是這兩者,都沒有成為弓弦的根本原因。
在一般的硬弓,都超過3石的時候,相當於後世近300磅,這樣是軍中精銳射手常見弓力,就算是一般的軍中射手,1石弓也是最起碼,這也是100磅以上,可是長弓,120磅就是比較猛的了,這樣的磅數,只是跟普通的弓相當,跟2石,3石,甚至是4石比起來,差得巨大,更別說落月弓這樣,讓人難以想象的15石硬弓,那就不是弓了,就是弩,是人工操縱的弩炮。
長弓因為獨特的結構,巨大的弓身,一定程度上,起到了力臂的作用,所以,長弓比短弓可以儲蓄更多的能量,所以長弓的威力較大,反而到了拉力上面,就減小了許多。力臂更長,就越發的省力,這也是英格蘭長弓的可怕之處。
英格蘭不但使用了長弓,也發明了適合長弓使用的戰術,巔峰時刻,英格蘭軍隊之中,四分之三都是長弓手,用長弓攻擊側翼,騎兵和步兵作為輔助,重騎兵數量根本不可能很多,輕騎兵和不披馬甲的重騎兵,根本無法擋住長弓射出來的強悍重箭,這才是長弓發展的正確方向。
最強的,永遠不是最適合,在證明長弓不適合發展之後,就沒有人在裏面花費心力了,也因此,中國沒有出現長弓,卻恰恰錯過了這個比較適合北宋的武器。
沒錯,就是最適合的,因為他存在了大規模制作的可能性,就這一點,就完爆各種弓弩,因為他使用的是一種中國大量出產的,不存在稀缺性的東西作為材料,制造簡單,這代表著這樣的弓,可以大規模的生產。
長弓的弓身,使用的是中國最常見的榆木,這玩意,野林子漫山遍野都是,就算是幾十年大規模生產也用不完,就算用完了,還可以種,基本上10年左右的榆木,就可以成為長弓的材料,不必等到30年,50年,那個年份的也可以只不過硬度有餘,可是韌度不夠,反而不太合適。
至於弓弦的材料,中國養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,這個中國獨特產品,幾乎一直都是在中國大量的養殖,很少在國外出現。也就是到了19世紀之後,才慢慢的流傳出去。
中國的絲綢產量,哪怕是在宋朝,也相當驚人,其中,一些不太適合絲綢的蠶繭,還會丟掉,只是把這一部分拿出來,就足夠用了,對於絲綢來說,斷線,或者是一些粗大地方,必須要截斷,截斷之後,就無法紡織,可是對於最長只有1.85米的長弓而言,哪怕是斷掉的,也足夠長,變廢為寶,這是何等英明。
正因為產量巨大,這個巨大是相對於普通覆合弓的弓弦材料的,無論是動物筋,還是隕鐵絲,都不存在普遍性,一個動物身上,才有多少,必須要是牛,馬,豬等大型動物的身上的才可以使用,一條筋廢掉了,就沒辦法用,這是制約弓箭大規模出現的關鍵,北宋窮全國之力,也就是幾十萬弓,這已經是極限了,可是如果換成長弓的話,輕松過百萬。
南方的桑蠶,北方的柞蠶,趙信甚至還記得一個數據,中國在解放前,絲綢產量基本上都在2.5萬噸到3.5萬噸之間,其中可能會出現兩三成的廢品,這部分就高達5000噸,一根弓弦才使用一個柞蠶繭,10個左右的桑蠶繭,這才多少,5000噸的廢品,一個榨蠶才20克左右,桑蠶更是只有兩三克,每年5000噸,著代表著多少弓弦。
2000萬以上,可以毫不客氣的說,制約弓箭的最大的弓弦問題,再也不存在了,同時蠶絲甚至不是首選,早在漢代都開始種植的亞麻,也是最佳的弓弦,它甚至比蠶絲更多,只不過加工起來稍稍的麻煩一點,也存在著占據土地的問題。
數量優勢這一點,就足以壓倒一切,後世的熱武器時代,就出現了鋼鐵投射的能力,有效的解決了游牧民族和騎兵,長弓不能夠說達到了熱武器的程度,卻擁有熱武器的雛形,比起普通的弓箭,長弓可以射出的箭更多,鋼鐵投射能力更大,稍稍訓練過的長弓手,就能夠完成120次射擊,這在普通的弓箭手哪裏,是不可想象。
中國古代,或許有人研究道理,研究文學,卻偏偏沒有人研究這些物理,沒有形成體系化,也就錯漏了這麽一個優秀的武器,現在,趙信把它重現出來,只要朝堂上重視起來,以宋朝的生產力水平,這麽廉價,容易制造的弓,隨時就可以制造出許多,制造漸變,訓練不難,這就是長弓的優點。
覆合弓的材料,也可以大量生產,以王朝為基礎,可以利用各種方法控制,可是跟長弓的造價比起來,可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,或許大宋再擠一擠,還可以擠出來幾萬的覆合弓的材料,可是弓箭手沒有那麽的多,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,那不是短時間能夠達到的,首先要力量夠,然後還有一定的天分,最終,經過專業的訓練,長時間的訓練才可以,大概兩三年的時間要有的。
正因為如此,熱武器的出現才取代了弓箭,初期的熱武器甚至還沒有弓箭厲害,可是他容易訓練,只要掌握開槍的方式,稍稍訓練就能夠上戰場,長弓也有類似的優點,相對於普通的反曲弓和覆合弓的弓箭手,首先,要能夠拉開這個弓,1石以上的力量,然後要長期訓練形成感覺,在戰場上,要參考風力,位移,甚至是提前量,這些都做好了之後,才是一個合格的弓箭手。
長弓不同,首先,它的力量最大才1石,小的才半石不到,這就增加了選材的範圍,只要是能夠當兵的,除了極少部分特殊的,一般的壯年男子,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力量,精銳的長弓手,當然跟短弓手一樣,需要很多專業的技術,可是戰陣之中,就沒有這麽精細了,因為長弓,從來都不是精準設計的,它的出現,就是範圍射擊的。
一兩個精銳弓手,帶上十幾二十長弓手,形成一個團隊,由他們來指揮,然後,用拋射的方式,密集的攻擊,初步的長弓手,他們只要訓練簡單的開弓方法,知道那個角度,用多大的力量來射出,然後根據小隊長的指揮,進行規律性的射擊,這就完了,可能專業化的訓練,還需要加強,可是這些就足以上戰場了。
長弓手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,那就是訓練,弓箭手的訓練,說白了,還是射箭次數,就算是孫吉這樣的,連續60箭也會耗費巨大,必須要休息,長弓手在長箭的投射能力上,是同威力短弓手3倍以上,這代表著什麽意義,天賦一樣,都要訓練相同次數的弓手,長弓手的訓練效率起碼是短弓手的3倍以上,甚至更長,這樣也更容易積累經驗,訓練成型。
在完全沒有什麽變化的前提下,一下子把軍隊的弓箭手擴大20倍,這什麽概念,弓箭海將會形成,整個北宋的時期,除了少部分全重甲,連馬也披上重甲的重騎兵無法對付,其他的不是橫著走,最多,用四分之一左右的步兵和一部分騎兵護衛側翼,防止被偷襲就可以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樣的使用方式,不能說錯,伴隨著覆合弓和反曲弓的逐步流行,同樣威力前提下,更加方便攜帶的短弓,成為了發展的主流,單體弓,更多的是放在了弩車之上,或者是三床弩上,幾乎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方向。
純粹的蠶絲,或者亞麻絲,在天然的纖維之中,都算是彈力較大的了,跟真正的動物筋比起來,差得還是巨大的,這也是這兩者,都沒有成為弓弦的根本原因。
在一般的硬弓,都超過3石的時候,相當於後世近300磅,這樣是軍中精銳射手常見弓力,就算是一般的軍中射手,1石弓也是最起碼,這也是100磅以上,可是長弓,120磅就是比較猛的了,這樣的磅數,只是跟普通的弓相當,跟2石,3石,甚至是4石比起來,差得巨大,更別說落月弓這樣,讓人難以想象的15石硬弓,那就不是弓了,就是弩,是人工操縱的弩炮。
長弓因為獨特的結構,巨大的弓身,一定程度上,起到了力臂的作用,所以,長弓比短弓可以儲蓄更多的能量,所以長弓的威力較大,反而到了拉力上面,就減小了許多。力臂更長,就越發的省力,這也是英格蘭長弓的可怕之處。
英格蘭不但使用了長弓,也發明了適合長弓使用的戰術,巔峰時刻,英格蘭軍隊之中,四分之三都是長弓手,用長弓攻擊側翼,騎兵和步兵作為輔助,重騎兵數量根本不可能很多,輕騎兵和不披馬甲的重騎兵,根本無法擋住長弓射出來的強悍重箭,這才是長弓發展的正確方向。
最強的,永遠不是最適合,在證明長弓不適合發展之後,就沒有人在裏面花費心力了,也因此,中國沒有出現長弓,卻恰恰錯過了這個比較適合北宋的武器。
沒錯,就是最適合的,因為他存在了大規模制作的可能性,就這一點,就完爆各種弓弩,因為他使用的是一種中國大量出產的,不存在稀缺性的東西作為材料,制造簡單,這代表著這樣的弓,可以大規模的生產。
長弓的弓身,使用的是中國最常見的榆木,這玩意,野林子漫山遍野都是,就算是幾十年大規模生產也用不完,就算用完了,還可以種,基本上10年左右的榆木,就可以成為長弓的材料,不必等到30年,50年,那個年份的也可以只不過硬度有餘,可是韌度不夠,反而不太合適。
至於弓弦的材料,中國養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,這個中國獨特產品,幾乎一直都是在中國大量的養殖,很少在國外出現。也就是到了19世紀之後,才慢慢的流傳出去。
中國的絲綢產量,哪怕是在宋朝,也相當驚人,其中,一些不太適合絲綢的蠶繭,還會丟掉,只是把這一部分拿出來,就足夠用了,對於絲綢來說,斷線,或者是一些粗大地方,必須要截斷,截斷之後,就無法紡織,可是對於最長只有1.85米的長弓而言,哪怕是斷掉的,也足夠長,變廢為寶,這是何等英明。
正因為產量巨大,這個巨大是相對於普通覆合弓的弓弦材料的,無論是動物筋,還是隕鐵絲,都不存在普遍性,一個動物身上,才有多少,必須要是牛,馬,豬等大型動物的身上的才可以使用,一條筋廢掉了,就沒辦法用,這是制約弓箭大規模出現的關鍵,北宋窮全國之力,也就是幾十萬弓,這已經是極限了,可是如果換成長弓的話,輕松過百萬。
南方的桑蠶,北方的柞蠶,趙信甚至還記得一個數據,中國在解放前,絲綢產量基本上都在2.5萬噸到3.5萬噸之間,其中可能會出現兩三成的廢品,這部分就高達5000噸,一根弓弦才使用一個柞蠶繭,10個左右的桑蠶繭,這才多少,5000噸的廢品,一個榨蠶才20克左右,桑蠶更是只有兩三克,每年5000噸,著代表著多少弓弦。
2000萬以上,可以毫不客氣的說,制約弓箭的最大的弓弦問題,再也不存在了,同時蠶絲甚至不是首選,早在漢代都開始種植的亞麻,也是最佳的弓弦,它甚至比蠶絲更多,只不過加工起來稍稍的麻煩一點,也存在著占據土地的問題。
數量優勢這一點,就足以壓倒一切,後世的熱武器時代,就出現了鋼鐵投射的能力,有效的解決了游牧民族和騎兵,長弓不能夠說達到了熱武器的程度,卻擁有熱武器的雛形,比起普通的弓箭,長弓可以射出的箭更多,鋼鐵投射能力更大,稍稍訓練過的長弓手,就能夠完成120次射擊,這在普通的弓箭手哪裏,是不可想象。
中國古代,或許有人研究道理,研究文學,卻偏偏沒有人研究這些物理,沒有形成體系化,也就錯漏了這麽一個優秀的武器,現在,趙信把它重現出來,只要朝堂上重視起來,以宋朝的生產力水平,這麽廉價,容易制造的弓,隨時就可以制造出許多,制造漸變,訓練不難,這就是長弓的優點。
覆合弓的材料,也可以大量生產,以王朝為基礎,可以利用各種方法控制,可是跟長弓的造價比起來,可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,或許大宋再擠一擠,還可以擠出來幾萬的覆合弓的材料,可是弓箭手沒有那麽的多,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,那不是短時間能夠達到的,首先要力量夠,然後還有一定的天分,最終,經過專業的訓練,長時間的訓練才可以,大概兩三年的時間要有的。
正因為如此,熱武器的出現才取代了弓箭,初期的熱武器甚至還沒有弓箭厲害,可是他容易訓練,只要掌握開槍的方式,稍稍訓練就能夠上戰場,長弓也有類似的優點,相對於普通的反曲弓和覆合弓的弓箭手,首先,要能夠拉開這個弓,1石以上的力量,然後要長期訓練形成感覺,在戰場上,要參考風力,位移,甚至是提前量,這些都做好了之後,才是一個合格的弓箭手。
長弓不同,首先,它的力量最大才1石,小的才半石不到,這就增加了選材的範圍,只要是能夠當兵的,除了極少部分特殊的,一般的壯年男子,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力量,精銳的長弓手,當然跟短弓手一樣,需要很多專業的技術,可是戰陣之中,就沒有這麽精細了,因為長弓,從來都不是精準設計的,它的出現,就是範圍射擊的。
一兩個精銳弓手,帶上十幾二十長弓手,形成一個團隊,由他們來指揮,然後,用拋射的方式,密集的攻擊,初步的長弓手,他們只要訓練簡單的開弓方法,知道那個角度,用多大的力量來射出,然後根據小隊長的指揮,進行規律性的射擊,這就完了,可能專業化的訓練,還需要加強,可是這些就足以上戰場了。
長弓手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,那就是訓練,弓箭手的訓練,說白了,還是射箭次數,就算是孫吉這樣的,連續60箭也會耗費巨大,必須要休息,長弓手在長箭的投射能力上,是同威力短弓手3倍以上,這代表著什麽意義,天賦一樣,都要訓練相同次數的弓手,長弓手的訓練效率起碼是短弓手的3倍以上,甚至更長,這樣也更容易積累經驗,訓練成型。
在完全沒有什麽變化的前提下,一下子把軍隊的弓箭手擴大20倍,這什麽概念,弓箭海將會形成,整個北宋的時期,除了少部分全重甲,連馬也披上重甲的重騎兵無法對付,其他的不是橫著走,最多,用四分之一左右的步兵和一部分騎兵護衛側翼,防止被偷襲就可以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